第153章 靖王之恼


 

大殿上。

“李全,过来,”皇上将手上亲笔拟好的诏书递给李公公,“你把这个当真众大臣的面宣读一下。”

“是!”李公公接过诏书,声音高亢洪亮,“经多方思量,最终,着靖王担任总负责人,率领专人前往各地解决百姓却盐之事,另,从宫中另择以下人员陪同靖王前往:户部何大人、黄大人,吏部史大人、肖大人,尚书苑尚大人。”

念完上述的话,李公公顿了一下,补充:“命以上相关人员提早准备,三日后准时前往各地,不得有误,钦此!”

“是,儿臣遵命,多谢父皇恩典。”李公公的话音一落,靖王便跪地谢恩。

上述提到的五人也赶忙跪地:“臣等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们其他大臣可还有什么异议?”皇上又看向全场问。

显然,他这又只是象征性的问问。

皇上连亲笔诏书都颁发了,靖王和相关人员也已领旨谢恩,这种时候,就算其他人真的有什么意见,谁又敢说什么,说了,也根本没用。

“皇上英明!”众大人参差不齐的回答。

“好,那就这样,退朝!”皇上从龙椅上起立,拂袖扬长而去。

“恭喜啊何大人!”

“黄大人,这次你可有表现的机会了,好生羡慕!”

众大臣一一向被皇上提名的几位大臣道贺,虽然他们有些人心口不一,内心或是嫉妒或是愤怒或是不服,但羡慕,是肯定的。

在这些人看来,被皇上钦点,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加之有靖王打头阵,成了,那便是功德一件,就算不成,那有靖王盯着,也怪不到他们头上来。

也正是这么想,那些人之前才主动请缨,为了能够被选中而争论不休。

“多谢多谢,皇上此次委派我几人前去,主要还是为了安抚百姓,事关重大,实在没有表现之说啊。”五位被选中的大臣连连推辞,但脸上笑意盈盈,看得出来,他们也很开心。

靖王就苦恼了。

他再度分析其面前的情况。

此次,皇上派出的名单里,他,加上那五位大人,一行六位大人。

这五位大人,实际上官衔在宫中并不算很高,资历、所作的贡献等,自然也不是最好的。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便是:性格相对温和,平易近人,平日朝廷之上谨言慎行,深得大家的喜爱。

这样的人,不至于跟百姓冲突,也不至于将为百姓解忧的事拿来当直接争夺名利的工具,会踏实勤勉的做事,令人放心。

如此,便也不难看出皇上为何派他们前往了。

对于皇上的这些决定,靖王自然也很赞同,没有什么异议。

总共六个人,初步要解决的缺盐县市,共三十六个,相当于每个人负责六个。

这个任务,对于其他五人而言,不轻不重,他们都还能接受。

因为,刨去赶行程的时间,每个地方应该星期左右,这么算下来,不出意外的话,两个月之内应该全部都能回京,这比之前预期的时间还短。

不过,众大臣的压力是减少了,靖王这边,可就麻烦大了。

比起众大臣,靖王肩上的责任更大一些。

在任务的分配上,其他五位大臣负责的,都是相对难度较小的区域,可靖王是总负责人,那些最为急需安抚、情况严重的那六个地方都留给他来接手。

接手就接手了,如果能够应付,靖王也不会有二话。

问题是,靖王这些年常年身处jun营之中,对安民之事不了解,本来任务就重,现在又不了解,难上加难。

再说说那五个大臣,他们哪里也都好,但唯一的不足便是,他们资历不算高,长年呆在宫里,也跟靖王一样,不太了解民情。

自己作为总负责人不了解,其他大臣也不了解,整个队伍的人都是这样,到时候遇到点负责的事,根本就转不开。

而皇上原本的期望,包括本来的预算经费,都是要求他们两个月之内返京的。

“该怎么办呢?”靖王想了一整天都没有什么好对策,本就发愁的脸上愁云更多了。

次日是甄父的生辰。

为了给甄父庆祝,甄家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晚宴。

本来,甄家的意思是自家人一起聚聚就行,也没打算多么兴师动众,他们一直以来都行事都是比较低调的,因而也并不打算张扬。

可,他们不想,朝中的大臣们却想。

自打桂府和郭府没落后,甄府和傅府再宫里便名声大噪,加之原有的声望和背景,大臣们对他们两府那是一个劲的阿谀奉承,平日也是有意无意的讨好和套近乎。

现如今,甄父过生日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怎么会放过。

即便甄家没有发邀请函,朝中的大臣们也都是一个个接着道贺之行自行前往。

大臣们都这样了,靖王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倒不是说靖王也想巴结或讨好甄府,他是太子,完全没有这必要。

而是因为,他一向跟甄家私交甚好,加之这段时间甄家和傅延波等人又帮了他那么多,大家都去了,于情于理,自然都更没有不去的道理。

于是靖王便命护卫准备厚礼,也欣然前往。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看到这么多人一下涌进来,甄家人多少有些吃惊,但到底是见过世面,之前多少也料想过可能会有这么一幕,赶忙命下人临时加了很多餐椅,又命御厨买的买,临时现炒的现炒,忙得不开交的招呼、设宴款待众人。

一个时辰后,甄府的宴会开始。

既然是设宴,无一例外便是喝酒吃肉、一行人相互说一些真心活寒暄的话语,你敬我我敬你。

来者要么都是亲友,要么都是朝中重臣,甄家虽然会尽到地主之谊。让宾客们酒饱饭足,招呼周到,但,也仅限于此,万万是掌握好尺/寸,不会轻易过线。

这也是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不然,那个大臣真的喝醉了,不省人事,回去途中出了点什么幺蛾子,他们可担待不起责任。

大家吆喝着、你来我往,宴会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才散场

Copyright © 2018 | 上海市阅下文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沪ICP备18036892号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