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巧玉向道长施了一礼,便提着裙子走了出去。屋内的道长看着她离开的背影,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个女孩子也是自己下山是偶然遇见的。那时候还心怀天下,整日里想着救助天下。那日他受皇上的邀到了皇宫,初见的巧玉公主,觉得她命中恐有劫数,处于好心便掐指一算。
谁知真的算出她的人生坎坷曲折的很,于是便说了出来。皇后很是关切的样子,问他怎样才能避免这命里的劫数。
于是他便提议将公主带到寺中去修行。本想借着这十几年的修炼,让她平心静气,摒弃杂念。说不得就可以避开劫难。
如今他冷眼看着,这公主的性情却是没有长进很多。回去了也会惹上许多祸端。但这种事情他做一次就好了,怎么会再出口透露。
况且看那孩子是真的厌烦待在这里,完全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刚刚他还想出口挽留,罢了,一些都是命数。
段巧玉自寺中离开连一点包裹行礼都没有带。是了,这么一个闭塞的地方她又能有什么好东西呢?到了皇宫,凭她的身份,想要什么没有?所以根本不必要带什么。
穿着她在寺庙里唯一一件还算拿得出手的衣裳,段巧玉踏上了回宫的马车。头顶的阳光转眼西斜,马车也进了皇宫。
“公主,到了。”赶车的马夫恭敬的道。
她刚想迈出步子出去,便见到一双手放在她的面前。是一个十五六岁少女的手。只听见少女说:“公主,您且扶着婢子的手下马车吧。”
段巧玉自小便出了宫,对于宫里的记忆不甚深。再加上道长说一定要完全不与外界联系才有用。所以即便是她长大了在寺里也没有学过宫里的礼仪规矩。
她进了皇宫完全就是一张白纸。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自己,她只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仔细看着别人的动作,然后照做就是。
好在这丫鬟也是个体贴的,知道她不懂,便出言提醒段巧玉扶着她的手下了马车。一下马车就被眼前威严的皇宫建筑所吸引。
侍女带着她去往皇后的景阳宫:“公主,婢子叫小莲。是皇后娘娘特意派遣给您的贴身侍女。公主有什么只管吩咐我就是了。”
段巧玉初来乍到还有些拘谨,点了点头道:“多谢姐姐。”
“公主这么对婢子说话真是折煞婢子了。婢子只是个奴才,怎能担得起公主这一声姐姐呢?”小莲扶着段巧玉的手一面走一面说。
顿时,段巧玉认清了一个现实:她是公主,是千金之躯。与这些些人不必这么客气。毕竟这里不是寺中。
这样想着他便将头抬起来。昂首挺胸往前走去。
不多时到了景阳宫,那个叫小莲的侍女对着门里面的喊了一声:“娘娘,公主来了。”
立时便有一双手将那绣着并蒂莲花的棉布帘子掀开了,自里面出来一个嬷嬷。她脸含喜色看了段巧玉一眼,转而看向里屋:“娘娘,真的是公主呢。”
段巧玉在众人的迎接中走进了里屋。一个身穿绣着各种繁复文理的明黄棉裙额妇人惊喜地转过头,眼睛自上到下打量了她一遍。
那妇人的眼里渐渐蓄上泪水,缓缓的走上前来。抓住她的手,声音有些颤抖地道:“怎么手这样凉?可是路上冻着了?”
妇人的关切,让段巧玉手足无措,她想说这屋子里已经暖和多了。她从前在寺庙冬天的时候,屋里冷的待不了,手也经常冻伤。
眼前这个就是她的母亲吗?一身雍容华贵,肌肤一点都不像是这个年纪的人该有的。
见段巧玉直愣愣的看着自己,皇后鼻子又是一酸。一把将她抱在怀中:“不认识母后了吗?以后母后每天都能看见巧玉了。”
皇后的声音有些颤抖,这让后知后觉的段巧玉也觉察到终于在分割十几年之后与家人重逢的喜悦了。
“母后。”声音有些干涩,但是在皇后听来确是世间最动听的声音了。
“欸。”皇后长长的答应了一声。
这自出生就没来得及疼爱的唯一的女儿,今日终于是回到了她的怀抱。
午间的时候,皇后吩咐小厨房做了各色各样的菜肴,一一地夹到段巧玉的碗里。这一顿饭是自她记事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了。到最后微微有些撑。
在这之后,皇后又留她在自己的寝宫里歇息。命人去好好修葺公主的院子。命人去给公主多做两身衣裳。
实际上从冬到夏做了几十件。皇后说以后再慢慢添置。段巧玉很是受宠若惊。在寺中她一年也不能有意见新衣裳,这下平白的多了几十件。
翌日,皇上下朝来了皇后的宫中。这几日为了南疆大旱的事,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合眼了。
就连宫中回宫,他也没有第一时间过来看望。所以他一下朝就被皇后的人堵住,告诉他公主回来了。
其实皇上对于公主的感情并没有皇后那样深,在他的眼里寻常人家的父女关系是不成立的。
他看见了段巧玉只是清清淡淡的一句:“长大了。”并没有皇后那般热络。
段巧玉显然也是觉察到了,所以之后的一切事情都基本同皇后说。
就这样回了宫的段巧玉,渐渐在众星拱月和皇后的宠爱中迷失了自己。
今日,一切顺遂的段巧玉忽然听闻一件事,就是南齐还有一个与皇室没有血缘的公主,就是南宫璃。
她自回来就听不知十人说过,这个南宫璃是多么的倾城倾国,且善良仁善。一开始她还问怎么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公主。
后来小莲告诉她,这位公主跟四皇子到了南疆去赈灾。在那边很是受百姓爱戴,就连京城里对她的事也是很多人都知道呢。
这日,朝中有名的大诗人刘然写了一首诗,专门来夸赞南宫璃的美貌。这刘然本身就是惊艳才绝,在各层人士中都十分有名。写出来的诗自然广为流传